知识点为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,提供在线作文素材及各学科问题解答等学习知识。

我衷心祝愿那里的人们生活美好,幸福安康

时间:2023-05-17 08:49:07 来源:投稿 栏目:作文

 姥姥常常念叨她的老家。那是黄河之滨一个叫阎寨的村庄。她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,可惜他们都没有长大成人,小小年纪就染上流感、天花或鼠疫等疾病夭折了。那是七十多年前,黄河暴发了洪水,淹没了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的很多地方。姥姥随着浩浩荡荡的灾民向南逃荒,流落到豫东地区的贾鲁河畔认识了我姥爷,两人便在那里结婚安家了。

 

洪水退去之后,逃荒的人们纷纷回到故里,在废墟上重建家园,重燃生活的希望。姥姥的父母安土重迁,也回到了黄河岸边的阎寨。他们希望生于斯死于斯。经历过这场浩劫,阎寨只剩下他们这一户姓阎的人家。

 

不久姥姥的父亲病亡。姥姥的母亲是个盲人,而且年迈体衰,生活难以自理。姥姥想把她接回家赡养,但她坚决不同意,因为当时姥姥要养育五个子女,家里的口粮有限,经常吃一顿饿一顿,她不想给女儿的家庭构成负担。

 
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一个年迈的盲人孤苦伶仃,在一间破茅屋里生活。她的吃喝拉撒等生活细节是何等艰难!催人泪下的故事也便从这里开始了。

 

阎寨的父老乡亲对这样的一个非亲的盲人并没有不管不顾,相反他们把她当做亲人。张家给她送去几个刚出锅的白面馍,王家给她端去一碗热汤,李家为她挑一桶水,赵家为她洗几件脏衣服……到农闲的时候,人们天天聚集到她的小院子里照顾她的饮食起居,也时常在那里扭秧歌、练武术、打纸牌,让这个孤苦的小院子热闹起来。

 

十多年后姥姥的母亲去世了。她临死的时候姥姥不在身边。她身边坐满了阎寨的父老乡亲。一个年轻人日夜兼程,徒步跑了二百里地去告诉姥姥。姥姥到阎寨的时候她早已断气,手脚已经冰凉。姥姥每当说起这件事,就泪眼婆娑,哽噎不止。

 

姥姥经常说她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,是阎寨的父老乡亲赡养了她的母亲。每到清明节的时候,姥姥都要回阎寨扫墓,看看那些父老乡亲。姥姥八十七岁的时候被确诊为肺癌晚期,到了清明节她喊着要回阎寨。在病床上她念叨着张家的大婶、李家的嫂子……那年清明节过后,阎寨的几个人来看望姥姥,有的喊她大姐,有的喊她姑姑,十分亲热。他们说清明节的时候姥姥没有回阎寨,他们臆测到姥姥出事了。姥姥九十岁的那年去世了。出殡那天阎寨的乡亲做为娘家人参加了葬礼。

 

姥姥去世后过了五七又到了清明节。我的母亲和舅舅商议说姥姥生前天天惦记着阎寨。他们决定到那里给阎家的坟上添些土,烧些纸,看看那些乡亲,这是了却姥姥生前的一桩心愿。

 

每当我路过黄河的时候,我总会留意黄河岸边的村庄。在我的脑海里,黄河之滨永远有一座叫阎寨的村庄。我也衷心祝愿那里的人们生活美好,幸福安康。

 

在矿俱乐部楼后一块一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上,24年前的春天,单位组织职工在这里挥镐舞锹,挖石填土植树。有一颗胳膊粗的小榆树,人们用斧头将树身砍掉,在临近处挖树坑,栽上价格不菲的银杏书苗。

 

这些贵族般的树苗,根部用草袋子兜着湿漉的泥土,树身密密缠着草绳,据说一颗树苗有几十元甚至数百元,人们像是抱着初生的婴儿,小心翼翼安置在这块土地上。

 

在以后的日子里,尽管人们不断浇灌管理,盼着它们吐出嫩芽,但这些娇惯的树苗,还是有不少夭折,留下的是木乃伊。

 

就在这些死树苗间,那棵被我们砍倒的小榆树,乘人们没有注意,又从根部偷偷地伸出身子,当年直溜溜地超过出那些名贵树的死树杆。人们敬佩它的坚韧,也就有意无意留下他,让它在死树苗间补上一点绿。

 

没人为它浇水、修枝、治虫,它全然不计较人们对的冷漠,在贵种树的中间能给它留一个夹缝就知足。它顽强地在石头缝里盘根。

 

又过了一年,榆的树梢已超屋顶,炎热的夏季,榆偌大的身子为大自然染了一片翠绿,带来一丝阴凉和清香。树枝招来一批批蜂鸟蝶舞,麻雀、黄莺、布谷鸟、喜鹊……白的、花的、灰的各色鸟在它身上跳跃欢歌,蝉鸣也吸它的乳汁,标着劲儿地嚎叫。更多的害虫也瞅中了榆,在秋季害虫最为猖獗时,榆树被叮咬的遍体鳞伤。

 

贪食的毛腔虫,几天的时间就把树叶扫个尽光,只给榆树丢下裸露的肢体,而榆树又渐渐吐出新叶装裹自己,即时到了晚秋,它也是那样。蛀虫把榆树的枝干咬出伤口,榆自生出“粘粘胶”当药膏自疗伤疤。榆树对害虫也是那样的宽容,它把害虫看作是生物链的一环,害虫也为鸟提供了食物,鸟类才得以生存。

 

据老人讲,在糠菜半年粮的困难日子里,灾民榆皮晒干磨成面,掺进少许的高粱、玉米面里充饥;榆叶更成为灾荒年人们主要代食品,好年景也当猪草;用榆钱下锅,上面蒙上少许的玉米面,腾熟后用筷子搅成面粒,家乡的人把这道饭叫“哭粒儿”。现在,现在人们不再发愁下锅之米,这道饭上了大酒店的席面。

 

那棵榆树没有抱怨人们对它的歧视、杀戮,在缝隙里顽强求生,很使我敬佩。人们说“栽棵梧桐树,招来金凤凰。”那只是一种神话虚幻,倒不如这棵榆树,招来的是鸟儿莺歌燕舞,输出芬香的气味,它的那种阳性、喜阳光、抗旱、耐寒、不择生存条件而蒸蒸日上的精神,人们对其敬佩的心,随着它的成长越来越浓了。

声明

1.《我衷心祝愿那里的人们生活美好,幸福安康》本文来源网友投稿,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;

2.如您对本文章内容或者版权归属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;

相关作文列表